当前位置: 首页 > 爱情句子 > 情感故事 >本页内容

又见桃花开:“物是人非”这句话中蕴含着的那种苦涩之味

| 星座历

每年的三月底四月初,正是狂风和沙尘作孽的时候。狂风卷裹着漫天的黄沙,怒吼着,撕挘着,搅得乾坤颠倒,日月无光。有时候那黄风一口气儿能刮三天三夜,比富强粉还细的沙尘把整个世界涂染成橙黄色。寒流就像1条无形的巨河,从北向南浩浩荡荡地顺流而下,所到之处一片萧杀。按理说;阳春三月就应是万物复苏的时候,在南方早已是;青山绿水之间百鸟争鸣,阳光灿灿之下春意盎然。然而北方则与之相悖,除了狂风就是沙尘,荒凉孤寂,苦寒不休。遥想南方看看眼前,不由的想起:“羌笛何须怨扬,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诗句。尽管如此,依旧阻挡不住春的信息,比如在离咱们小区不远的那片桃林,不知什么时候,不经意间,已经悄然染上了一层若隐若现绿色。这种绿色隐藏在每根树枝的尖顶处,粗心的人基本看不见,只有认真仔细的端详,你会才会发现那绿色是每一个树苞的嫩芽。由于天气还冷,那嫩芽只好蜷缩在芽孢里面,只微微露出纤细嫩绿丫头。它们不用等待风住沙停,不用等待一个好的天气,花仙们会按照约定,完成自我的承诺。

桃花儿和梅花儿一样,是一种性情之花。毛泽东在《咏梅》这首词中写道:“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陆游也有一首《咏梅》词,其中亦如此写道:“............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细读这两首词会发现;两位文学大家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对梅花品格的讴歌与赞许。换言之,是梅花那独有的特性与作者的性格具有相同之处,于是惺惺相惜,从而在心灵深处产生共鸣。唐朝有一个叫崔护的人,利用上京赶考之际游山玩水,当他走到城南一个小村庄时觉得有些口渴,就想找个人家讨口水喝。于是他来到一座开满桃花的小院儿门前叩打院门,应声走出一个美若天仙般妙龄女子,四目相见,犹如触电,心脏猛地一收缩,而后不禁狂跳不止,这一邂遇虽然短暂,但正所谓;一见钟情。崔护回到家乡以后,无时不刻的思念这个美丽的姑娘。第二年他又来到那座小村庄,当他怀着兴奋的情绪拍打院门时,而开门的却是一位老叟。问及姑娘之事,老叟热泪交流地说;”自从去年姑娘见到公子,便得了相思病,茶不思饭不想,没几天就故去了。她的遗骨就埋在这桃树之下,公子不信你看!”老人悲伤地一指院中那棵枝叶茂盛鲜花累累的桃树之后说:“姑娘临死的时候嘱托我

;如果有一天公子重登此门,就让我告诉公子,桃树就是她的化身,请公子一祭,她在九泉也就安心了。”老叟这一席话听得崔护悲从心来,虽没嚎啕大哭,但那哀伤之情溢于言表。他走到桃树跟前行个大礼,泪水不由得潸潸而下。一年的相思,一年的完美憧憬便如此轻易的破灭了,他深感命运不公,把一对有情之人阴阳两隔。悲伤之中,他忧然的取出笔墨在小院儿的粉墙上忧伤地写道:“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写完掷笔,头也不回的扬长而去。故事就是以杯具的形式结束了,而桃花在整个故事中显得那么珍重而动人。

苦命的妻子也是在桃花盛开的季节染病的,从那时起她就与医院结下“不解之缘”。有一年住院的时候,旁边一个病友家属不知从哪儿折来一枝桃花,鲜艳的花朵窈窕动人,淡淡的香气迅速传播开来,给枯燥单调的病房带来一丝春意。被病痛折磨的不成人样儿的妻子,看着粉红色的桃花,眼睛里流露出从未有过的欣悦。她多想自我能站起来,走到桃花面前,闻一闻桃花的香味儿,然而虚弱的身体使得她稍一动便气喘吁吁。最后有那么一天,病房外一棵桃树鲜花开放之时,妻子再也经不住病魔的摧残,撒手人寰远去天国。之后咱们把她安葬在一座青翠的小山坡上,每到清明祭扫,我都会看见苍松翠柏之间点缀着无数的艳艳的桃花。看着满眼的桃花我不禁想起崔护,更加体会到;“物是人非”这句话中蕴含着的那种苦涩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