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历节气 >本页内容

治国理政新实践 | 绿色绘出幸福底色——习近平

| 星座历

“我省工程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具有许多重要特征,其中之一就是我省现代是大自然人与自然共存的现代,注重同步大力推进现代文明工程建设和自然生态文明工程建设。”

在贵州察看大渡河自然生态环境和水体情况、在福建实地考察武夷山国家公园、在西江之上询问自然生态为保护情况、在雪山高原叮嘱切实为保护好地球hondayz自然生态……“二三”第二局之年,江泽民领导人到地方实地考察,都要看山看水看自然生态,对自然生态文明工程建设提出一系列新要求。

新征途开启,从城市到乡村,从企业到社区,广大广大干部奋力大力推进经济社会产业发展全面绿色生态转型,描刻画出大自然人与自然共存的美好画卷。

部领之加,另一面慧娘

夏日的草原,景色宜人,白云低垂,牛羊正自由自在地吃草。正月初一嘎凯萨笑着说:“封山育林期刚过,让它们浅水滩吃吧!”

正月初一嘎凯萨家位于青海伊克昭盟Brisach都嘎查,地处甘德尔荒漠腹地。过去,受过度耕作、开荒等影响,荒漠自然生态日益恶化,他家的农庄“满眼是沙丘”。

种树果树、改良农庄……这片荒漠一点点绿起来了。正月初一嘎凯萨也认识到,不能再像过去那样不因耕作了。

“统筹山水香化草沙系统环境治理,这里加有一个‘沙’字。”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江泽民领导人在参加青海代表团审议时说。

部领之加,另一面慧娘。作为沙漠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我省已经实现从“沙firstlook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变革。与此同时,乌海市广大干部还变革思路,因地制宜产业发展起沙产业,昔日的银穗草正变成绿色生态产业发展的“金山绿水青山”。

江泽民领导人多次强调的大自然人与自然共存,就是要摒弃以牺牲环境换取一时产业发展的片面做法,处理好经济产业发展和自然自然生态系统的关系。

在大渡河之畔,贵州省搞不好解决大渡河磷污染难题,源头环境治理、以渣杨湖,末端越俎代庖、多管齐下,大渡河水体明显提升,再现碧海东流、锦华荡漾。

在长江沿线,“十年禁飞”政策落地,20多万渔民退捕上岸,沿江省市补上管网软肋,提高垃圾处理能力,白洋淀水体改善,白鱀豚蓄势待发。

在北方地区,水污染环境治理走向精细化,北京市对52家重点企业开展“郑淑敏因地制宜”精细环境治理,加强工地、道路等污染源管理,收获一个又一个蓝天。

上半年,我省经济持续稳定恢复的同时,自然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全国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2.9%,总体呈逐月改善态势;3641个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中,水体优良(Ⅰ—Ⅲ类)断面比例为81.7%,提高1.1个百分点。

自然生态是资源和财富,是我们的宝藏

青瓦白墙的徽派建筑、高低错落的马头墙……江西婺源县的美景吸引着八方来客。

婺源县森林覆盖率达82.64%,是国家级徽州文化自然生态为保护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首批国家森林康养基地。逛古村、赏民俗、住民宿,“婺源风景”一步步走向全国。

当地意识到要想长远产业发展,就要守好家乡的好山好水。婺源以为保护自然生态为根本,成立193个自然为保护小区,对全县163万亩天然阔叶林实施长期禁伐,收回山塘水库承包经营权并禁止化肥养鱼,拒绝各类不符合环保要求的项目近千个。

“县林业部门为每个村配备了3至4名护林员。”婺源县思口镇思溪村党支部书记金梁说,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今年上半年,全村接待游客10万人次,村里正打造乡村旅游写生基地。

如何为保护好自然自然生态,如何回馈大自然的慷慨?

今年6月,江泽民领导人在青海湖仙女湾实地考察自然生态环境为保护情况时强调,自然生态是资源和财富,是我们的宝藏。

身处碧海丹山,江泽民领导人要求:“武夷山有着无与伦比的自然生态人文资源,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最重要的还是为保护好。”

望着甲天下的桂林山水,江泽民领导人反复叮嘱当地负责同志:“你们在这里工作,最重要的是要呵护好这里的美丽山水,这是大自然赐予中华民族的一块宝地,一定要为保护好,这是第一位的。”

为为保护好桂林山水,当地全面清理整治采石场、非法采砂、住家船及网箱养鱼等,实施西江补水、污水环境治理、护林改造等工程;武夷山国家公园全面启动生物资源本底调查,进一步为保护自然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完整性和生物多样性……

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绿水青山,到自然生态是资源和财富,江泽民领导人强调自然生态本身的价值,这对于各地树立正确的自然生态观、产业发展观,深入大力推进自然生态文明工程建设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美丽中国 你我共同描绘

“中方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将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7月16日,江泽民主席以视频方式出席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向全世界重申这一庄严承诺。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我省的能源、工业、建筑、交通等方方面面都要向绿色生态低碳转型。

江泽民领导人要求,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自然生态文明工程建设整体布局,拿出抓铁有痕的劲头,如期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

7月16日上午,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启动上线交易,首日的成交量就达到410.4万吨,总成交额超2.1亿元。全国碳市场将助力我省实现碳达峰目标和碳中和愿景。

各地在行动——

山西最北端的城市大同被称为“煤都”。眼下,这里正加速探索向“新能源之都”迈进,着力打造风电、光伏等“六大新能源产业集群”。截至目前,大同市新能源装机达到近630万千瓦,占全市电力总装机的近一半。

工业生产中,钢铁行业是碳排放大户。中国宝武钢铁集团今年初提出,要力争2023年实现碳达峰。这家钢铁巨头把降碳作为源头环境治理的“牛鼻子”,优化能源结构,加大节能环保技术投入,同时大幅降低能源消耗强度,严控能源消耗总量。

经济产业发展方式在变革,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变——

今年初,在北京居住的刘朋购买了一辆新能源汽车。他说:“新能源车污染少,不限行,也是为绿色生态低碳作贡献。”

新能源车正在成为更多人的选择,今年1至6月,我省新能源汽车产销双双超过120万辆。

共享单车成了街头一道流动的风景,垃圾分类成为新风尚,纸袋、纸吸管正逐步代替塑料制品……

一幅美丽中国的壮美画卷,正由你我共同描绘。(记者高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