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格言 > 读后感 >本页内容

《起跑线》观后感:绝对不能让我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 星座历

这部电影从片中不难看出印度父母和中国父母一样焦虑,小编整理了一篇《起跑线》观后感:绝对不能让我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供大家欣赏!

今天早上看了4月4日刚上映的印度电影《起跑线》, 影片主要讲诉了印度中产阶级家长拉吉和米塔夫妇为女儿择校费尽心思,母亲米塔认为除了上最好的学校,没有别的办法保障孩子的未来,所以一定要让女儿皮娅进入教育设施齐全、排名靠前的私立学校。老公拉吉为了达成妻子的愿望,先后买了学区房、聘请作家操刀代写申请书,费尽心思,却依然落榜。最后在顾问的鼓动下,拉吉一家铤而走险搬进贫民窟假扮穷人,只为拿到贫困家庭的入学名额。

本片将目光投向了教育,电影中呈现的现实问题。孩子入学、学区房、受教育水平、公立和私立学校,甚至还涉及中产阶级圈子文化。其实,从影片中我们不难看出印度的父母跟中国的父母一样焦虑。

01

在去年网络上有一篇很红的文章《中国式父母的烧钱和焦虑:月薪3万撑不起孩子的一个暑假》我们可以找到答案。文中一位家长月薪3万却因孩子假期上辅导班开销巨大而感叹道:“痛苦的是你花了,心疼得不踏实;不花吧,对不起孩子更不踏实!”激起了很多家长的共鸣。

很多中产阶级的父母他们有着良好的经济基础,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知识、机遇获得了财富。他们深知教育资源对孩子的重要性。所以这些中产阶级的父母比普通家庭的父母更加焦虑。

作为一位教育工作者,也曾经在中学辅导机构工作过。特别能理解家长的这种焦虑心情,城市中产阶级的父母他们都对孩子寄予很高的期待值。但是他们忙碌的工作时间和辅导孩子作业的时间相互冲突,他们能留给孩子的时间非常少。所以他们会选择各式各样的培训课程或者辅导班来帮助孩子学习、成长。与此同时,父母也能求得自己内心的一份宽慰与踏实。

大部分父母的想法是,有相应的经济条件,那就为孩子提供更多更好的资源。

大多数中产阶级的家长们心里都算有这样一笔账:中小学阶段给孩子上学科培训班,给孩子补差或提优;报名各类兴趣班(钢琴班、小提琴班、舞蹈班、跆拳道班等)则是增强孩子的软实力;寒暑假报旅游或游学项目,让孩子出国见世面,让他们去见识不同的生活状态、开拓视野、增长见识。

南都曾经报道,某重点中学,每年高考状元,家庭背景最低也是中产,原因很简单:教育是需要投资的,富贵家庭舍得花时间、舍得砸钱,给孩子报效果最好的培训班、请最专业的家教,寒假暑假带去全球旅行。

报道一出,网友们都感叹“贫富之间的差异、阶级之间的差异,会更加清晰地投射在孩子身上,寒门再难出贵子”。

02

虽然现在“寒门“越来越”难出“贵子”了,但是并不代表普通家庭、贫困家庭会放弃孩子成功的机会。功利的教育体制下衍生的焦虑父母。而这种焦虑不止存在于中产阶级及以上的家长,普通家庭、贫困家庭也不能幸免。

@小雪妈妈:“我省吃俭用努力工作地赚钱送他上辅导班,但是有时候看到小孩闲着、爱玩游戏,我就浑身不舒服,我就觉得他在偷懒、在浪费时间!觉得他真的是不争气,他那心安理得的玩耍的样子看着让我着急死了!”

@小新爸:“中国人那么多,资源又那么那少,好学校的资源更少,人人都想自己的孩子读名牌大学,将来找到薪酬比别人更高的工作,获得更高的人生舞台。所以我们也是迫不得己逼孩子去读兴趣班,我们都是为了他们好,等他们长大了希望他们能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吧。”

@玛丽爸爸:“当初为了买最好的学区房,读最好的小学,我跟孩子他妈整天整夜睡不着觉,感觉无论如何都要给孩子一个好的教育环境,不让他掉队;等孩子上到小学5年级,又开始焦虑不孩子初中读哪所学校,又得着手换套学区房,可真是愁死了…...”

@子韬妈妈:“高考是我们普通家庭里的孩子唯一逆袭人生,打破阶级固化的机会,我们必须把他往独木桥上赶!”

教育的功利性与目的性自古以来都较为明显,通过教育改变个体或家族命运成为一种深植于国民血液的文化心理,而在心理学上,目的性越强就越容易焦虑,所以家长的教育焦虑几乎就是天然症候。

03

中国的父母都在为子女的未来和前程担忧,但是有时候孩子们并不能完全理解家长的用意。孩子们的时间被家长安排的各种辅导班占用,并对此怨声载道。

作为教育工作者,辰辰从来不否定学校教育和各类培训机构对孩子的成长起到的作用。毕竟“术业有专攻”在教育这件事情上,学校教育、老师对孩子在学习上的引导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在此,辰辰想谈谈的是家庭教育。比起那些价格昂贵的辅导班,家庭教育才是孩子最重要的教育。家庭教育做好以下四件事,会对孩子的一生起到重要影响。

第一件事:价值观塑造

孩子价值观的塑造对于父母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父母的价值观对孩子的一生有深刻的影响。父母的为人处世,待人接物,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都是对孩子价值观的塑造。

你传递给孩子的,基本上不是你嘴上怎么说,而是你真正认同什么,怎么做。如果你说一套做一套,很可能孩子也是价值观混乱的。

第二件事:时间管理

作为父母,也许孩子很小的时候,你还能帮他,但他长大了以后,很多功课你是不懂的,你也没有时间做,而且你也不应该帮他做。有些家长会跟我抱怨自己的孩子做事情无条理,做事慢吞吞,学习也懒散,必须要父母监督才行。

那么怎么样才能够让他把自己放到一个很好的轨道上,高效学习,高效做事,高效成长呢?最关键的一点,其实是时间管理。怎么教会孩子时间管理呢?有三个比较简单的方法:

1.让孩子看见自己的任务

比如孩子有三门功课,那么你就把它写下来,可以写在一张很大的纸上,语文、数学,英语。然后每一门功课上,算一下大概要多长时间。你一定要用一种视觉的方式让孩子知道他有多少事。这跟我们大人,在自己生活、工作当中列任务清单是一样的道理。

2.让孩子学会自我管理,养成自律的习惯

可以给孩子一本自己管理的日志,让孩子有意识地记录自己要做的事,要见的人,还要学会分类。这样的方法,越大会越有用。比如到了中学,孩子的世界会变得复杂很多。他们不仅要学各种各样的功课,功课的难度也有增加;他们有各种各样的考试;他们还有各种各样的课外活动。

当孩子学习自我管理生活之后,他就能有了自己驾驭自己生活的感觉。时间管理对孩子的基础技能和综合能力的发展都有非常大、非常好的作用。

第三件事:阅读习惯

如果你希望自己孩子能博览群书、能跟经典相伴,与大师为友,纵观古今,遍览世界,唯一能够做到的,而且人人都能做到的,就是阅读。一个人的成长心态,最主要的培养方法,就是阅读。父母一定要帮助孩子养成爱读书的阅读习惯。

让孩子一直有一本正在读的书。让孩子觉得阅读应该是一个生活习惯,每天都在做,没时间的时候读少一点,10分钟,15分钟,有时间的时候坐下来好好地、完整地读一本书。父母可以告诉孩子,2018年你一定要读掉这5本别人推荐的书。他可以根据自己的节奏来读,只要一直坚持,你就会发现,日积月累,一年下来,十年下来,他就会读了很多书。

第四件事:运动习惯

运动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好处非常多,健康的身体,充沛的精力,对大脑思维有促进,而且有利于一些非常优秀的品质培养,比如吃苦精神。现在大多数家庭条件都不错,孩子没什么吃苦的机会,但在运动当中,如果想要赢,他会主动要求自己吃苦。

很多运动需要跟别人配合。在团队中,有时候你做得很好,但别人做得不好,也会输。在运动中,孩子会学会怎么接受失败。

教育的事情千头万绪,伴随孩子和我们的一生。多少家长都在信誓旦旦“决不能让我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但是教育的本质不是输赢,而是立足于完善每个人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