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格言 > 读后感 >本页内容

我杀死了巨人影评观后感

| 星座历

《我杀死了巨人》是一部来自欧美地区的奇幻电影,影片情节曲折,引人入胜,但网友对此评价却不尽人意,让我们去看看吧!

故事讲述一个青春期自闭女孩回归和谐校园的故事。

当然,因为故事比较老套,导演就想创新,本来,女孩自闭的根源是母亲病危、姐姐哥哥关注不够,导致与家人同学老师交往都十分困难,完全沉浸在自己的杀死巨人、拯救世界的想象之中,影片重点都是围绕着杀死想象中的巨人展开,导演成功的把女孩拍成了一个比较严重的精神分裂患者了,然后导演觉得得往回收,便让女孩匆匆杀死想象中的巨人,在亲情、友情、师生情的感召下,神奇的康复了。

导演在拍摄中估计也分裂了,一开始是青春片,接着是科幻片,没走哥斯拉的路线,应该是成本限制,然后是心理片,最后是情感片,究竟是啥片,导演最后也懵圈了!

整部影片基本上是在快进情况下看完的,略谈感谢。(部分剧透)

主角是一少女,面对家庭变故、校园欺凌显现出的神经质的执着,坚持认为有巨人存在,这些现实中愚昧的人根本不懂,她坚持自己各种设计,与巨人战斗,来保护海湾的人。

实际上很多孩子在面对未知、困难,以及无法解答的事与物时,所变现出来的外在表现均是如此,放大了这些困难及未知,小时候觉得门口的大人说话凶恶,长得也高大,在自己无法战胜的时候,也觉得那就是一个巨大的坏人,类似于坏巨人吧,亦有同感。在这一点上,故事与《当怪物来敲门》非常类似,均是年少的人面对自己最爱的人(妈妈)生病,自己又无力抗争的时候无助,依托自身想象最终战胜自我,实现自我救赎、成长。

整体剧情略显拖沓,情节节奏较为缓慢,从巨人出现的征兆来看,都是少女一个人的视角,就基本确定本篇不是巨人(或者说怪兽)片的主线,就是个表达的工具而已。

校园欺凌问题,在很多影视作品中均有体现,比如《奇迹男孩》,比如本篇,在面对校园欺凌时,孩子所选择的态度,是报复、是隐忍、是反击、还是选择原谅与救赎,没有标准的答案。

在前面观影中,所有巨人的出场,均是女主个人视角,及时在学校里面交的一个小姐姐也没有亲眼目睹巨人的出场、女主与巨人的战斗,所以后面快进不会影响对影片的理解,只是尚未不明白女主恐惧、困难、未知来自哪里,从女主听的录音带中可以猜测可能跟其妈妈有关。在战胜巨人之后,谜底解开,女主的妈妈病了

最终,女主战胜了巨人,影片借巨人之口,告知“世上一切事物,都会死亡,这就是你为什么要在生活中找到快乐的原因,你的时间属于你自己,不要害怕结局,否定结局,就是否定生命,但是,接受吧”。最终,女主坦然的接受了妈妈离开人世的事实。其实面对亲人的离开,不要说孩子,有多少的成年人伤心欲绝,无法自拔,“但是,接受吧”!相比此片,动画片《海洋之歌》借海豹女的神话故事来讲述孩子妈妈的离开,讲述救赎与情亲,来的更加温情。知道事情的原委之后,对女主的姐姐要特别表达一下敬意,要照顾弟弟妹妹、照顾生病的妈妈、还要工作赚钱(快进看的,不知道爸爸去哪里了),看着羸弱的小身躯,没来由的心疼。

最后吐槽下巨人,特效太一般了,当然本片不是巨人主角的恐怖片。

2017年,剧情惊悚奇幻电影《我杀死了巨人 I Kill Giants》

海报很出彩,我也是被骗来的,海报比电影本身好不不是一个档次……

这个电影节奏出奇的慢,都快赶上剧情电影了,也许是描绘这个2B少女的日常生活,剧情算不算拖沓,我觉得把电影砍掉前2/3应该都不会影响整体剧情,也许砍掉以后还不至于如此反感……

其实我还是希望可以证明巨人的存在,而不是这个中二少女的邋遢生活……

这样的熊孩子,就是需要揍一顿,如果一顿不够,那么两顿……

虽然看到最后峰回路转,有点小感伤,但是我依旧认为这个电影……三观不正。如果你连妈妈面都不想见……你可能是太不懂人事了……回炉重造吧。

不要说什么成长历程……这样的孩子……本身就不讨喜,导演又不会讲故事,整个电影就是在矫情……虽然结尾找回来一些分数,但是依旧很难有耐心看完……

其实故事本身就是瞎编的,开始的剧情里大声玩游戏,和大声发录音带,你能想象楼上有病人? 你妈病了你就不敢上楼了?幻想怪物在楼上? 给妈妈的脸上贴上怪物头像?你妈是怪物附体了?我还以为你妈抛弃你们和别人跑了呢……多大的深仇大恨啊……(小女孩和老师说的可是,我是要救这个镇子……我可以理解成要杀了她妈妈救所有人……这电影剧情上就是相互矛盾的……可能临时换了导演编剧吧,也可以是编不下去了……)

难道大家都没看出来这明明就是女孩版的《当怪物来敲门》吗,拜托,这是要把电影拍成奇趣蛋的形式(男生版、女生版)啊!!!

单纯剧情而言,两部电影真的是异曲同工之妙啊。明显是来圈钱的嘛,男孩版没过足瘾,必须得再整出一个女孩版来,从英国再转接到美国来,《无耻之徒》的路子嘛,也确实再看一遍反刍美版的也倒是没什么,就想看《南极之恋》,明明借鉴的《远山恋人》还拒不承认,这样不好,不好!!!再加上不明觉厉的所谓砖家或职业牛掰掰影评人,大肆夸赞一番,弄得跟原创似得,简直要上天的节奏!!!你们小心别戳破了我在天上得自留地,我那是留给星际迷航拍外景用的哈哈哈哈……

单从影片想表达的,两部都是蛮不错的。咱只说这部女孩版的。随着剧情的发展,让我就像感觉到了《老人与海》里老人坚信有大鱼的那份执着,也是在一个狂风暴雨的时辰,她用大锤打败了泰坦,又重新回到了正常的生活。泰坦,其实就是她的心结,打开了,也就接受了母亲快要病逝的现实,当她鼓足勇气重新躺在母亲怀里的时候,他已经完完全全的战胜了内心的巨人,敞开心扉去迎接新的生活。

向前看,必须执着的找到释怀的动力与方法,相信自己就不会再害怕,只要自己不放弃自己,生活也不会放弃你。

我杀死了巨人,不如说是我杀死了邪恶的巨人;那善良的巨人呢:他坚定的目光指引我前进的方向,他健硕的臂膀赐予我战斗时的力量!!!

影片的构思很奇特,它将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境用打怪升级的方式表达出来。

贯穿全片的线索--科维斯基暗示了芭芭拉与自己的母亲一起度过的欢乐时光,同时小女孩把它作为自己战胜巨人的武器。这部电影有两个场景,一种是他人眼中对于芭芭拉的评价,另一种是芭芭拉内心所看到世界。

在他人眼中,芭芭拉非常的孤僻怪异,举止着装都不像是一个正常女孩所应该具有的。但幸运的是芭芭拉遇到了 热心的索菲亚和关心她的心理老师。索菲亚并没有因为芭芭拉怪异的举止和伤害她的行为而远离她,而是作为一个真正的朋友陪伴在她的身旁。心理老师扮演的则是触及其灵魂的角色,多次的试探使她明确了芭芭拉的症结所在--她的母亲。芭芭拉的母亲则是在片尾才终于出现,行将就木。这才终于是全片的立意变得清晰。

芭芭拉本来拥有一个很美好的童年,但不幸的是,母亲身患重病。这突如其来的打击使芭芭拉陷入了一个由自己虚构出来的世界中。在这个世界里,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巨人。每当这些巨人出现的时候,就会有灾难发生。这使得芭芭拉相信母亲身患重病就是因为这些巨人的出现,所以她给自己赋予了神圣的使命--杀死这些邪恶的巨人。

从此,她的生活就不再是一个单纯追寻快乐的女孩。她自愿背负起这个异常沉重的使命,为了身边的人(我觉得更是出于她对自己母亲的爱),即使全世界都不理解她,她也会以自己的方式去守护一切。但是一个矛盾点就是,她不再敢接近病危的母亲。这就可以说明,她虚构出来的这一切都是在逃避母亲即将去世的事实。她所表现出来的勇敢并不是真正的勇敢,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把控一切不可控,但这样是不现实的,是芭芭拉逃避这一切的一个借口。

在片尾处,她杀死了泰坦后,泰坦说的话是芭芭拉认知的一个转折点。人从出生到死亡,都会去追寻快乐,这是我们的使命。但在追寻的过程中会发生很多我们不能预料到的痛苦,只有选择真正去面对这些,我们才拥有追寻快乐的权利。

顺着影片逻辑,我相信如果没有泰坦的那句话,即使芭芭拉战胜了泰坦,她也会臆想出更多的巨人,永远不会去正视自己的心结。最终她选择迈进被自己灵魂封印的禁地,与病床上的母亲拥抱在一起。坦然送完母亲最后一程,她不再是故作勇敢的女孩,而是明白了真正的勇敢是坦然接受这一切拥抱下一个幸福时刻。

影片用了大量时间铺垫芭芭拉的一意孤行,却用了泰坦不到一分钟的时间单凭几句话就让小女孩转变自己根深蒂固的态度,情感不够通顺,略显生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