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格言 > 读后感 >本页内容

茶,一片树叶的故事观后感欣赏

| 星座历

《茶,一片树叶的故事》是一部于2013年播出的纪录片,该片由王冲霄导演,小编整理了一些网友们对这部纪录片的观后感,一起来看看吧!

茶,一片树叶的故事观后感欣赏

这部纪录片看得相对早,当时觉得讲述的脉络有些散乱。当时做了个简单的笔记:

食用方法上

1.唐时烹茶,辅以佐料,吃茶。2.宋时斗茶,研磨成茶粉,乳白茶泡,斗茶汤。《瓷路》里也有记述,南宋并为其独烧造出一种专门的茶具,建窑 天目盏,墨黑如漆,有兔毫、油滴、鹧鸪斑斑纹。

种类上1.绿、黄、白、乌龙、黑、红茶 2.不仅限于茶叶,增加非茶叶种,新疆昆侖雪菊,赤水虫茶。衍化种类,奶茶,酥油茶。

中间插有黄茶的部分製作技艺,茶马古道背夫,世界三大红茶(祁门红茶,印度大吉岭红茶,斯里兰卡 锡兰红茶),欧洲下午茶的一些基本礼仪等。

这些都是框架,还需要再深入了解去“填肉”。

真正开始喜欢喝茶,是近几年的事情了。虽然从小家里一直不缺茶喝,但年少无知,不懂苦苦涩涩的茶有什么喝的必要。小时候,哪怕是盛夏,爷爷也总喜欢喝浓浓的绿茶,桌上摆一只高高的透明直升杯,抔一大把墨绿色的茶叶倒进去,沸水冲泡,他左手叼着卷烟斗,时不时地啜上几口,悠然地坐在竹编摇椅上晃悠着。而我,就坐在一旁看,淌着大汗,开心地喝着我的玻璃瓶汽水,稚气地傻笑。

但可能人上了年纪,对于太过甜腻与有瞬间冲劲的味道便有些厌弃了,反而喜欢那些入口平淡,但却回味悠远的绵长。虽然茶叶有千百种做法,千百种喝法,于此种种,却离不开那柔软的一双手,细腻的一份心。总是偏执的以为,茶叶还是手采的好,茶汤还是用心沏的好。机器虽然有机器的效率,但却少了属于人的温度和人的温情。纪录片里的那些茶农们,采茶似乎都有着属于自己的习惯与规矩。日出前进山,于大雾茫茫的半山腰处,只取茶尖嫩芽,轻轻掰,不许掐。这样的精细,这样的执着,可能连他们也说不上为什么,可是他们就是这样千百年来,执行着祖先的古训,说不上对与错,就是这样继承着,延续着。似乎在现代生活的今天,人们总是强调传统与历史,可真正面对这样几千年的厚重传统,又有几人能去真心的传承?纪录片里那个恩施的聋哑制茶小伙,不顾母亲的阻拦,硬是要学制茶。他用手语表达的那句,“我可以用心,听到茶的声音”,于我而言,是十分有力量的。这样一个清清淡淡的造物,能让人产生清清淡淡却绵绵延延的欣然,是一件多好的事啊。

我真正开始想,茶和心的关系,是我刚学日本茶道的那一两年。起初学习里千家其实只是兴趣,更多的是想通过日本茶道看到当年唐宋吃茶的文化与修养。但当学至半程,我便开始质疑这样的学习是否真的有必要进行下去。我最大的困惑,便是里千家茶道对于器与物,形与式的执着:fukusa只能这样叠,手指只能在几寸处,natsumei只能这样放,kensui也只能放在tatami左右各离多少篾的地方,诸如此类。可是真的有这样的必要吗?点茶,难道不是唯心而已吗?心到了,这样繁琐的仪式,还会有意义吗?有相当长一段时间,我十分困惑,这样的形式是否是没有文化内核下强加的形式,没有传统继承下附加的约束。纪录片里,大概张南揽老师也曾有这样的困惑,她那样解释,每一个动作,每一个形式,其实不过是入心的一种方式。点茶奉茶,形式也许是重要的,但最重要的还是心,有安然恭敬的心,那些所谓的形式,也许都会变得不那么重要了。茶道的心才是最重要的。这份心,不应该仅仅是在茶道里,更应该在生活里,在生命里,在时间里。

总说茶禅一味,以前也不懂,后来好像懂一点。茶,品的是淡,是如山的静,如水的清。坐禅,大概也是这样的道理。只是岿然无挂碍地坐着,不怕念起,只怕觉迟。也是近几年开始的习惯,除了每天固定的早饭,我必然会花点时间坐在桌边,只是喝茶,只是看着窗外,什么也不干,那大概是我一天中最安宁最舒适的一个小时。时常也仅仅是点一线香,捧一杯茶,打开窗子,清晨的冷风透进来,面对窗外满眼的绿色,静静地坐一会儿。这样的只属于我一个人的时光,是弥足珍贵的。大部分时候,我只是静静地坐着,什么也不想,等香焚尽,便开始生动的一天。

我也说不清楚喝茶,学茶到底带给了我什么,改变了我什么。但就是觉得,每一天都有这样一杯清清淡淡和和暖暖的茶陪伴着,心里既是欢喜,也是充实。

第一集 土地和手掌的温度

1.成都是个大茶馆。茶馆里有个小成都。

2.扬子江心水,蒙山顶上茶。

3.“我们泡一杯茶,茶都浮在面上,然后逐渐沉入杯底,这使我们领悟到人就是这样的。开始你不成熟的时候,都是浮在面上的。但是随着你的经历多,你的知识的增加、社会阅历增加,你就沉下去了。”

4.六大茶类。不发酵的绿茶,最大程度地保持了茶叶的鲜度;轻微发酵的黄茶,比绿茶更多了一份柔和;不炒不揉的白茶,最多地保留了自然的原味;半发酵的乌龙茶,创造出千变万化的香气;发酵时间最长的黑茶,曾经是游牧民族的生命之饮。与其他五大茶类相比,全发酵的红茶,兼收并蓄,是当今世界消费量最多的茶。

5.“慢慢地,慢慢地,你发现万法回归内心,生活还是回归平淡最快乐。喝茶也是这样的。以前是追求种种的茶。茶香、茶汤、茶的颜色怎么样?慢慢地,现在只要有一杯清淡的茶就可以了。”——白云寺长净和尚(美文网rouju.cn)

6.从自然中选择它,被茶亲和,与茶相谐,将一片苦涩的树叶,调理出千变万化的甜与香。一碗茶汤,几千年的韵味。中国人所念所想,依然是茶的本原——自然。

7.“我们的祖先,他在临终的时候,给我们留下这样一条遗训。我要给你们留下牛马,怕遭自然灾害死光。要给你们留下金银财宝,你们也会吃完用完的。就给你们留下这片古茶园和这些茶树吧。让子孙后代取之不尽,用之不绝。你们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它,一代传给一代,决不能让它遗失”。——布朗族族长

第二集 路的尽头

1.斗茶,斗的是人与茶融合的深度。只有对茶真正理解,并能以最细腻的方式将这种理解表达出来的人才是当之无愧的茶王。

2.云南的茶马古道是马帮的蹄印踩踏出来的。而四川的茶马古道时依靠人的肩膀背出来的。

3.茶背子作为一千多年川藏茶马古道真正的主角,正在沉默中渐渐消逝。他们曾用最原始的方式背出了人类历史上最艰险的一段茶路。

4.“从来不担心爸爸。如果掉下来的话,他就在半空中就直接飞下来了。我爸爸是一个很厉害的人。什么事情都办得到的人”。——贵州赤水 虫茶

5.一家人,一辆车,一顶帐篷,一杯茶。只为了一个简单的愿望。

“我们在用最虔诚的方式,为众生祈祷,并消除自己的罪孽。要付出生命也值得。”

6.藏族人将生命视为一段旅程。人生充满苦难,只有通过艰苦的修行,才能找到解脱之路。

7.茶,将中国人的命运连接在一起。众多的民族在这里繁衍生息。不同的文化、不同的信仰。而融合是茶的天性,茶与奶、茶与油、茶与药、茶与花。茶是人与自然的融合,是这片土地上,生命与生命的融合。

第三集 烧水煮茶的事

1.唐朝人煎茶喝;宋朝人创造了点注的喝法;明朝人一改吃茶的传统,品味到茶叶泡水的清香。而日本茶人,在对茶道传统的恪守中,熏陶着本民族的心灵。岁月酿成了茶的味道,茶散发出灵魂的清香。每一个茶人,其实都在修行属于自己的茶道。

第四集 他乡 故乡

1.“大多数农民式为了赚钱而耕作,对他们来说只是生计。但大多数农民也忘记了,自己其实也是艺术家。他们的画布是土壤,是我们的地球。”——马凯白瑞 班吉纳

第五集 时间为茶而停下

1.凯瑟琳恐怕没有想到,陪伴她孤独岁月的茶,成了英国人记住她的唯一理由。(葡萄牙公主 饮茶皇后)

2.对中国人来说,下午茶的魅力不在于味道。而是与之相关的生活方式。一杯红茶,一缕午后阳光,让忙碌的脚步慢下来。

第六集 一碗茶汤见人情

1.按中国汉字的书写方式。茶,是人处在草木之间。

2.中国人认为,人生如茶。苦尽,甘来。

3.初次绽放的茶芽,一旦离开茶树生命即终结。然而制茶师傅的双手可以赋予茶新的生命。

4.一片茶叶历经磨难,一次次死去,一次次重生。水的呼唤,帮助茶完成了最后一次涅槃。而这段不平凡的生命历程,在喝茶人端起茶杯的那一刻得以圆满。茶因此被视为灵魂的饮料。

5.真正的茶人,深知这茶香的源头,其实不在双手,而在心间。

6.它走过漫长的旅程,生命历经枯萎、重生、绽放。或许,只是为了提醒匆忙行走的人们,在明知不完美的生命中,也可以感受到完美。哪怕,只有一杯茶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