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格言 > 读后感 >本页内容

成吉思汗与今日中国之形成读后感1300字

| 星座历

《成吉思汗与今日中国之形成》这一本书的作者是英国历史作家约翰·曼,书中用西方主流思想来阐述研究中国的游牧民族的历史,能够看出西方人的某一些观点,下面是小编带来的成吉思汗与今日中国之形成读后感1300字。

成吉思汗与今日中国之形成读后感1300字

这两天把英国历史作家约翰·曼的《成吉思汗与今日中国之形成》读完,难能可贵的是这个英国人非常具有专研精神,不仅研究诸多史料,如《蒙古秘史》、《元史》、《马可波罗游记》、拉施都丁的《史集》和志费尼的《世界征服者史》,并在中国和蒙古两国实地考证和探究了很多古迹和遗址。用西方史学的主流观点来研究东方的游牧民族的历史,并且能够理解并融汇贯通汉文史料并大量引用在自己的历史着作里给到普通西方读者,算是非常优秀了。

典型的西方历史叙事方式是种族-宗教-王的事迹,然后再是战争、贸易、律法和艺术。这也是本书的主要叙事方式,从成吉思汗的统一蒙古和征服战争到阔窝台和蒙哥继任,再到忽必烈汗与中国。种族是以蒙古草原各部落的兴衰和战争为主线,这是西方史多种族演变和战争的惯常写法;多民族之间不同的宗教信仰冲突,也是本文的主线,从草原上的萨满教、聂斯脱里教(景教)、伊斯兰教到中国儒家、道教和藏传佛教之间的冲突和演变,甚至把蒙古“长生天”提升到宗教信仰层面,虽然这个命题其实和中国“天命”很接近。

和很多西方史学家一样,作者对四大汉国的研究还是值得关注的。作为一个重要的世界历史事件,蒙古的崛起直接导致了伊斯兰教和基督教文明冲突的中断,伊斯兰帝国被灭国,而由蒙古入侵间接引发的“黑死病”又让欧洲文明倒退了一个世纪之久。笔者是准军事迷,对旭烈兀的西征、襄阳攻防战和合州(钓鱼台)攻防战一直是比较关注的,前一阵时间花了大量的时间在了解成吉思汗对花剌子模的征服、伊尔汗国在中东的统治和同化、钦察汗国(金帐汗国)在俄罗斯乌克兰平原上的统治,以及忽必烈和阿里不哥及海都的两场内部战争,在本书一一得到比较详实的解读,笔者之前未知的历史部分可能来自于作者对中亚蒙古史料的研究成果。

中国历史和文明是延续和连贯为世界所公认,多民族多宗教和稳定的文化,和西方的间断和渐进式历史发展完全不同。在认识并学习到这种连贯历史发展的精髓之前,很难用断代来研究。所以从题目分析,作者的原意是想表达成吉思汗的征服对今日中国的疆域形成影响很大;从北宋到南宋这段割据历史来看可以这么认为,但是从西方承认的周代以后三千多年信史来看,从西汉、唐到后世的清,中国疆域有历次对外扩张之势。所谓“封狼居胥”中的“狼居胥”正是现在蒙古国的肯特山,书中多次提到这是成吉思汗起事的圣山,说到过突厥和维吾尔,却并不深究前面的匈奴、鲜卑以及回鹘。

成吉思汗与今日中国之形成读后感1300字

元代的历史与众多中国历史不同之处在于世界性,从成吉思汗到忽必烈汗,世界的征服者,对世界的认识也更为全面。引入了西方文明和伊斯兰文明的成果,建立起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帝国疆域,而蒙古征服者(美文网rouju.cn)在文化上有更大的包容性。

回到中国的历史命题,在满清和蒙元之前其实也有大一统的中国少数民族政权,如北朝延续到后面的隋唐(陈寅恪曾研究过唐代皇帝的胡人风俗),也是典型的强盛的大一统开放盛世,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的交流和贸易,也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多民族融和时期,不亚于元代,影响也更为深远。笔者去过乾陵,为陵前壮观站立的61蕃臣石像深深折服,盛唐气象。

本书还有一个比较新颖的观点是人类学家关于基因的一个发现,一个估计有1千6百万成员组成的庞大家族,他们的祖先可能是十三世纪的一个东亚男人,本书作者把他归结为成吉思汗。虽然这个说法有待于考证(据说基因图谱和现代蒙古人结果不完全符合),但基因图谱也不失为现代历史学最重大的贡献,基因研究已经推翻了人类多地起源论,为现代历史学研究翻开了崭新的一页。